铜:矿扰动风波再起 铜价重心上移
1、宏观。海外方面,市场将继续聚焦在特朗普关税政策及美联储降息周期,特朗普关税政策市场进行TACO交易,整体偏向缓和看待,但中美谈判并未有最终协议落地,8月12日再次延期90天将于11月到期,届时市场情绪或再次紧张,在美债危机缓和之后美政府态度值得考量。另外,美联储降息周期,一是市场会产生美国衰退预期,二是美联储降息为全球其他央行货币政策创造空间,对铜而言并未产生显著的利多效应。国内方面,国内经济呈现“弱复苏”特征,政策加码推动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回升,但地产投资持续拖累,消费受居民收入预期偏弱制约。政策端以财政前置发力和结构性货币工具为主,但政策传导效率及微观主体信心不足仍制约着复苏斜率。
2、基本面。铜精矿方面,国内TC报价降至历史低位,季度长单报价也维系20美元/吨的低位水平,国内铜精矿供给偏紧张格局延续,短缺渐成共识。精铜方面,国内三季度国内铜表观消费预期同比增加10.9%至419万吨,实际消费预期同比增加4.5%至423万吨,四季度国内铜表观和实际消费预计环比与三季度大体持平。虽然从开工率来看下游加工弱于去年同期水平,但数据表现异常良好,数据呈现与现实感受存在较大分歧。站在全球的角度去看,据ICSG数据统计,前7月供需均有超预期表现,其中供应增速同比达到3.9%,需求更是达到了5.9%,这与国内供需增速偏高较为一致。另外,9月下旬Freeport旗下印尼Grasberg铜金矿难事故发酵,将对四季度及2026年供应产生较大影响,或改变投资者对四季度乃至2026年铜供求平衡预期,在当前市场预期铜需求居高不下及脆弱的供应链体系下,无疑将成为铜价的有力支撑。
3、观点。三季度铜价走势乏善可陈,基本已低波动率运行为主,影响因素一是TACO交易盛行下市场情绪明紧暗松,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回升,二是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前的美经济就业数据回落,经济衰退预期又使得市场难有较高的看涨情绪。从基本面的角度,国内一度进入淡季,金九的表现也未能超预期,但数据表现较好;海外则担心美铜库存“堰塞湖”下的回流冲击市场。进入四季度,市场的宏观驱动呈现出海外与国内分化态势。海外方面,特朗普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已大幅降低,美联储9月美联储开启预防性降息周期,为金属价格提供了支撑环境;国内四季度稳增长压力减轻,暂时难有更加期待性的政策出台,宏观驱动偏弱。四季度铜市场供需格局的关键变化在于,印尼Grasberg铜矿事故成为转折点,或牵动市场对铜供应链脆弱的敏感神经,供应趋紧认知加剧,此前精铜预期过剩的局面或将被打破。基于此,我们认为四季度宏观驱动减弱下,铜供需潜在的变化相比其他品种而言利多更加确定,铜作为多头配置比重或加大,并支撑铜价重心逐步上移,预计铜价或逐步推升至上方8.5万~8.7万元/吨平台,支撑位7.9万~8万元/吨。投资者四季度关注风险点:一是Comex与LME价差是否逆转,可能导致美国库存高企可能回流非美市场,冲击全球铜价;二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警示美股估值较高下,是否存在潜在的金融系统性风险;三是高铜价对下游持续抑制导致四季度需求大幅不及预期。
镍&不锈钢:供给反复扰动 需求压力渐显
1、供给:2025年1-8月中国镍矿进口量同比增长7%至2613.35万湿吨,港口库存约971万湿吨;截止9月底,印尼镍矿升水24-25美元/湿吨。精炼镍产能基本持续扩张,截止8月月产能5.4万吨左右;外采原料基本亏损,一体化MHP盈利,1-8月累计产量同比增长约26%至26万吨;1-8月累计进口同比增长178%至15.9万吨,出口同比增长69%至12.2万吨,净进口3.7万吨。受镍矿价格走强和不锈钢需求一般,镍铁冶炼利润挤压,国内开工率持续下滑,1-8月累计产量同比减少8%至2万镍吨,印尼镍铁产能小幅扩张,产量持续释放,1-8月累计产量同比增长17%至111.3万镍吨。三元边际排产增加叠加钴禁令拉动MHP需求好转,1-8月印尼MHP 供应同比增长56%至28.5万镍吨;高冰镍产量同比减少38%至11.5万镍吨;进出口方面,1-8月MHP进口同比增长20%至22万镍吨,镍锍进口同比下降12%至27万吨;1-8月国内硫酸镍产量同比减少16%至21万镍吨,进口同比增长7%至16万吨。
2、需求:不锈钢方面,1-8月我国不锈钢累计产量同比增长6%至2633万吨,印尼累计产量同比增长4%至323万吨;进出口方面,1-8月累计进口同比下降23%至102万吨,累计出口同比增长3%至336万吨,净出口235万吨;1-8月不锈钢消费累计同比增长3%至2211.5万吨。新能源方面,2025年1-9月三元前驱体产量同比基本持平至62万吨;2025年1-9月三元材料累计同比增长11%至56.7万吨;1-8月三元动力电芯产量同比增长16%至242GWh,三元电池产量同比增长15%至255.7GWh,装机量同比下降10%至77.3GWh,库存较年初小幅下降至30.34GWh。
3、库存:LME镍库存持续增加,截止9月底已超过23万吨,至近几年来最高水平,中国品牌交仓量显著;沪镍库存累库相对不明显,当前社会库存4万吨左右;不锈钢供给端主动减产调节库存水平,当前不锈钢库存水平下降至98万吨左右,其中300系降至62万吨。
4、观点:镍矿方面,政策问题导致四季度镍矿供应仍有较大释放空间,但需要关注印尼方面政策是否仍有变动。镍铁-不锈钢产业链,不锈钢受镍铁价格托底,供应端主动减产调节库存,但整体仍面临较大压力,关注后续社会库存情况或在节后有累库情况出现。新能源产业链,原料端偏紧托底,但需求增量或为有限。一级镍,国内产能仍有释放规划,上半年受部分需求拉动,持续去库,而近期累库情况开始显现,拖累镍价。四季度来看,核心可以关注两个部分,第一,镍矿整体供应增加情况和升水;第二,一级镍库存情况,如若供应宽松,一级镍累库,则价格重心将进一步下移。远期来看,一级镍供应逐渐增加后,产业链需重塑获取新生。
氧化铝&电解铝&铝合金:需求引领定价,利润自上转下
三季度氧化铝期货震荡偏弱,截至9月25日主力收至2942元/吨,整体跌幅1.4%。沪铝震荡偏强,主力收至20765元/吨,整体涨幅0.9%。铝合金6月上市以来震荡偏强,主力收至20385元/吨,整体涨幅3%。
1、供给:氧化铝方面,内矿稍有缓解,进口矿持续出现增量。国内外氧化铝新增产能超速投放,利润大幅收窄后投放降速。电解铝方面,供给整体小幅提升,广西技改项目、贵州云南前期置换项目逐步启槽投产。据SMM,1-9月国内冶金级氧化铝产量6660.6万吨,同比上涨8.2%,运行产能升至9135万吨,开工率升至82.8%。1-9月国内电解铝产量3275.7万吨,同比上涨2.1%,运行产能升至4400万吨,开工率升至96.3%,铝水比涨至76%。
2、需求:旺季效应加码叠加高价抑制备货并存,三季度平均开工率60.1%,同比去年下滑2.51%;6-8月下游综合加工订单超预期,加工PMI均值45.8,同比去年增长3.2,预计9月PMI仍有增幅空间。其中铝板带箔和线缆开工同比跌幅较大,型材展现相对韧性。铝棒加工费全线回涨70-240元/吨;铝合金ADC12及A380上调800-900元/吨,A356及ZLD102/104下调50元/吨。
3、库存:交易所库存方面,三季度氧化铝累库9.6万吨至11.4万吨;沪铝累库3.34万吨至12.8万吨;LME累库17.2万吨至51.7万吨。社会库存方面,三季度氧化铝去库1.3万吨至3万吨;铝锭累库13.9万吨至61.7万吨;铝棒去库3.65万吨至12.3万吨。
4、观点:四季度几矿雨季影响逐步淡化,长协议价或窄幅下调。氧化铝宽松格局延续,边际有望逐步收敛。整体运行重心随成本线承压,长线延续逢高沽空策略,警惕几内亚矿端政策收紧、以及采暖季环保或亏损引发不定期减产,出现阶段性超跌反弹。四季度国内消费刺激政策持续发力叠加海外降息预期,电解铝两万大关上方延续易涨难跌态势,逢低做多为主。因金九消费整体稍显疲弱,去库拐点迟迟未现,市场已将旺季预期全面押注向银十。双节过后需求能否出现实质性改善,或决定年内铝价最终高点。重点关注需求兑现情况,以及年内美联储剩余两次降息动态。四季度废铝税返取消叠加11月旺季需求复苏,铝合金相对电解铝走强,存在AD-AL套利机会,关注仓单注册和后续交割情况。
工业硅&多晶硅:政策估值充分,警惕落空回调
三季度工业硅期货震荡走强,截至9月25日主力收于9065元/吨,季度涨幅12.34%。多晶硅期货震荡走强,主力收于51365元/吨,季度涨幅53.17%;现货大幅回暖,其中不通氧553#上调700元/吨至9050元/吨,通氧553#上调1150元/吨至9500元/吨,421#上调1450元/吨至9950元/吨。
1、供给:据百川,1-9月国内工业硅总产量达295.6万吨,同比下滑16.3%,季度开炉量增加95台至234台,开炉率增长11.93%至38.9%。主产地占比为新疆增至51.8%、内蒙增至12%、甘肃增至9.3%、云南降至7.9%、四川降至8.2%。新疆产能快速释放,内蒙及甘肃新增产能填补了西南减产缺口,结构性过剩矛盾突出。
2、需求:531光伏抢装带领晶硅需求集中前置,9月国内集中式项目交货期,库存高压导致硅料端传导度不高,双节前仅头部企业接到少量高价订单外,未形成规模采购。有机硅单体厂整体供应量延续缩减。双节前受上游提振,下游情绪得到一定改善,采购量延续边际好转,单体厂库存有所减压。1-9月多晶硅产量94.6万吨,同比下滑34.9%;1-9月DMC产量186.2万吨,同比增长2.88%;1-8月铝合金产量1232.4万吨,同比增长15.3%,预计1-9月铝合金产量1367万吨,测算有机硅/多晶硅/铝合金用硅量分别为94.9/104/54.2万吨;1-8月工业硅累计净出口48.8万吨,同比增长4.53%。
3、库存:交易所方面,三季度工业硅整体去库12035吨至25.03万吨,多晶硅整体累库15.84万吨至23.64万吨。社库方面,三季度工业硅累库5100吨至44.26万吨,其中厂库去库7900吨至25.8万吨;黄埔港持稳在5.5万吨,天津港累库1.3万吨至8.1万吨,昆明港持稳在4.9万吨。多晶硅整体去库2.77万吨至24.21万吨。
4、观点:四季度工业硅存在较强累库压力,处于硅煤成本上行支撑和库存积累博弈之间,下游多晶硅短期控产相对有限,以及铝合金旺季冲量,需求相对维持一定韧性状态。重点关注枯水期西南规模停产后,北方复产时间点及补量规模,阶段逢高沽空为主。四季度随着能耗标准公布,市场计价已充分反映政策预期估值。在政策落地空窗期内,企业抢生产动作仍难以完全避免,重点关注终端需求能否承接以及库存能否实质去化,长线考虑反弹沽空的灵活操作,警惕政策预期落空后的回调风险。
碳酸锂:筑底过程 变数仍存
1、供给:全球锂资源供给方面,2025年全球锂资源预计供应(含回收)165.1万吨,2026年预计供应202.2万吨。进出口方面,2025年1-8月国内锂精矿累计进口同比基本持平至385万吨;碳酸锂进口同比增长4%至15万吨;智利发运硫酸锂至中国同比增长127%至6万吨。碳酸锂供应方面,2025年1-9月碳酸锂产量同比增长41.6%至68.31万吨,其中锂辉石提锂增速显著。
2、需求:2025年1-9月两大主材合计消耗碳酸锂同比增长51%至69.7万吨,全部需求消耗碳酸锂同比增长44%至82.6万吨。其中,2025年1-9月三元材料同比增长11%至56.7万吨;磷酸铁锂产量同比增长66%至251.3万吨;钴酸锂产量同比增长30%至8.6万吨,锰酸锂产量同比增长25%至10.5万吨。锂电池方面,1-8月锂电池产量同比增长48%至1105GWh,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同比增长65%。车端,2025年1-8月,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累计为755.6万辆,同比增长7.5%,零售渗透率达51%、出口量202万辆,同比增51%;美国汽车销量同比维持至1055万辆,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%至103万辆,渗透率同比提升0.4pcts至9.8%;欧洲汽车销量同比增长0.4至869万辆,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6.8%至232万辆,渗透率同比提升4pcts至27%;储能端,2025年1-8月中国储能电芯出货量同比增长71%至307.45GWh,全球范围多点开花。
3、碳酸锂库存:截止9月底,碳酸锂社会库存13.7万吨左右,较7月最高值14.3万吨减少0.6万吨,总库存周转天数下降至39天。
4、观点:今年前三季度来看,碳酸锂期货价格探底企稳,在6月下旬两次下探5.8万元/吨后,受到反内卷情绪下供应端扰动影响,价格企稳走强。供应端,三季度起,海外资源进口增速虽然较慢,但国内产量释放加速,碳酸锂供应同比增长超过40%。需求端,下游需求总体呈现快速增长,特别是磷酸铁锂产量同比增速明显;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领跑,欧洲增速和渗透率明显提升,美国基本符合预期,储能受到国内和关税抢出口导致需求增速明显。库存端,总库存周转天数已经出现下降,但结构上来看,下游库存增量明显,库存周转天数基本处在最高水平。国庆临近,节前补库动力将逐步转弱,节后江西地区锂矿采矿证变更问题仍未有定论,市场反复炒作影响市场情绪,价格中枢围绕7.3万元/吨,但波动率有所增加。如若江西地区项目复产/生产不受影响,则多头逻辑继续被削弱,价格走势更依赖于需求拉动;如若无法如期复产/其他项目停产,则价格中枢仍将继续上移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这样供给扰动的背景之下,价格底部或有抬升,考虑明年基本是本轮周期供应投产的最后一个大年,从目前推的2026年供需平衡仍有15-20万吨左右的过剩,量级上来看与今年相差不大,新一轮的周期需要等待需求进一步拉动。
新浪合作平台光大期货开户 安全快捷有保障责任编辑:李铁民
通弘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